Table of Contents
▋朋友、戀人與最糟糕的事:馬修.派瑞回憶錄:書籍與作者介紹
《Friends, Lovers, and the Big Terrible Thing》中文書名是《朋友、戀人與最糟糕的事:馬修.派瑞回憶錄》,是馬修派瑞在2022年出版的個人回憶錄,馬修在這本書裡面毫不保留地揭露他的童年、他與歷任女友的糾葛,以及他如何開始接觸酒精、藥物乃至於到最後成為一個飽受成癮問題折磨的人類。
如果你是一個六人行的粉絲,或者,你是裡面的角色Chandler的粉絲,你應該會知道他在六人行當中忽胖忽瘦跟他的酒癮和毒癮有關(胖的時候是酒癮,瘦的時候是毒癮)。但你可能不知道,根據他的統計,他總共參加了 6,000 場 AA 會議(也就是電影裡常常看到的那種匿名戒酒會),戒毒了 65 次,並花費了大約 700 萬美元15次進出勒戒中心來保持清醒。
馬修派瑞在書中分享他嬰兒時期就是一個高維護的小孩(high maintenance child),因為結腸的問題所以嬰孩時期的他常常感受到絞痛,導致他總是在大哭。
這讓他的爸媽大傷腦筋,畢竟他的爸媽當年也都是沒有養過小孩的兩個年輕人。
而在1970年代,當一個母親帶著他不停大哭的孩子去找醫師時,醫師會做的就是開巴比妥給他拿去餵小孩。
這是一種有成癮性的鎮靜劑,還是一個寶寶的馬修在吃了巴比妥之後就神奇的不再嚎啕大哭了。所以,沒錯,即便他並不責怪他的父母,但這成為了馬修第一次的藥物經驗。
然而真正讓他的童年受到巨大影響的,是他的父母在他九個月大的時候分開了,爸爸搬到了加州,留下馬修與他的媽媽在加拿大。他提到這除了讓他的童年沒辦法獲得父母足夠的照顧以外,也讓他小的時候經常需要一個人搭飛機往返父母各自所在的地方。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個經驗,當你是一個小孩子而且需要獨自搭飛機長途旅行的時候,你會被掛上一個牌子,上面寫著「Unaccompanied Minor」(代表獨自搭機的未成年旅客),因為這樣子機組人員在航行過程中才能夠特別照顧你,也會在你轉機或抵達目的地的時候派人引導獨自搭機的未成年旅客前往正確的方向。其實馬修甚至有說,「Unaccompanied Minor」原本甚至是打算當作這本回憶錄的書名。
我想這本回憶錄雖然提到了童年、提到了朋友、提到了愛人、提到了毒癮,但將馬修所有的生命歷程環環相扣的,是他的孤單。
這是他人生中真正可怕的大麻煩,所有的一切:香菸、酒精、藥物,都是從一個孤單無助的unaccompanied minor想要讓自己的心裡好受一點所開始的。這是一場馬修與孤單糾纏一生的鬥爭。
▋Bojack Horseman的原型?
馬修派瑞描述自己物質成癮、並且在人生中不斷進出戒除毒癮的rehab center的故事讓我想到Netflix的馬男波傑克這部影集。如果你沒有看過這部影集的話,我真的強力推薦大家去看一看。
他是一個Netflix上面的美式動畫,主角是曾經在九零年代主演當紅情境喜劇的一隻半人半馬,但在那部作品完結之後,他的人生也隨著他的毒癮以及荒唐的私人生活逐漸跌入谷底,故事就從這個年輕時就名利雙收,但中年卻失意而且孤獨一人的波傑克的頹廢生活開始說起。
簡單用一句話形容,馬男波傑克是一部探索如何在痛苦的人生中療癒心理的創傷並且找到救贖的深度喜劇。
在美國的Reddit 論壇上也確實可以看到有人的文章討論Bojack Horseman的角色是啟發自哪一個明星,好萊塢、情境喜劇、癮君子、糜爛的私生活,可能的人選很多,包括Bob Saget、Tim Allen、Chris Farley 等等,可見那個年代共享這些標籤的大明星還是挺多的。
當然,馬修派瑞的名字也被提起,在波傑克的故事裡面有說到他在拍攝現場酗酒的情節,確實讓人聯想到馬修。
在聽完馬修派瑞的這本回憶錄的有聲書之後,我回頭去看了馬男波傑克的第5季第6集。這集是波傑克的母親過世,而波傑克在母親的喪禮上面為他唸悼文。
整集除了開頭的一小段回憶以外,從頭到尾都是波傑克一個人對著鏡頭滔滔不絕地說話,理論上應該是要說一些有關她媽媽的回憶,但說出來反倒比較像是波傑克在傾訴自己的童年創傷,細數他母親對他做過的種種過分對待,再加上一些惡趣味的笑話來火烤一下她死去的媽媽。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這一集應該是整部馬男波傑克當中在IMDb評分最高的單集。
而除了我自己一直以來就很喜歡這一集以外,其實不覺得這一集還跟馬修派瑞的回憶錄有那麼一點對比性嗎?一人一馬,都是大明星,都在透過自言自語的自我揭露去吐露自己黑暗的過去以及不足為外人道的想法。只不過一個是透過書寫回憶錄的方式,另一個是透過喪禮現場的悼詞的方式。
和馬修派瑞類似,馬男波傑克在故事中也是一個童年充滿了創傷的角色,而且說是比馬修派瑞的狀況來得更悲慘也不為過。
從小到大波傑克的媽媽就因為自己失敗的婚姻而怪罪波傑克,忽視他的情感需求,對兒子波傑克只有責罵沒有關愛;波傑克也因此一輩子被困在這個追求母親的認可卻永遠無法得到的牢籠裡。波傑克到母親死前也都沒有和母親和解,這一點馬修就有所區別。
隨著年紀增長馬修和父母的關係逐漸好轉,特別是在他毒癮問題被揭開的時期,他的父母成為他重要的支柱,在這一點上馬修是幸福的。
我認為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情感缺陷,而當我們溯本追源,我們似乎都能歸因到某些孩提時期的傷痕,可能是來自父母有意識或無意識的不合理對待,也可能是在校園被老師或同學霸凌,這些童年的陰影形塑了我們成年後的人生。
▋自我揭露不是一場受害者的比賽
不得不說,現在越來越多的名人、創作者勇於揭露自己的傷痕,這是一件需要非常小心對待的事情。
在好的方面,我相信這樣的自我揭露對於某部分的人來說是與過去和解的一個階段或一個過程,也許未必每個人都需要這樣站出來大聲訴說自己的經驗才能得到內心的平靜,但對有些人來說這樣的坦白與分享能夠帶給他們非常大的幫助。
而作為這些內容的閱聽者,我們也能從別人的故事中找到自己,就好像我前陣子看的另一本書「雖然想死但還是想吃辣炒年糕」,我們透過觀看作者和心理醫師分享他的憂鬱情緒,時而在心裡驚呼:「我也有這種想法耶」,時而在察覺自己的感受與他人不同時,更細緻的透過這樣與他者的差異來明確自己的形狀。
在比較沒那麼正面的方面,我們要非常小心的消化這些材料,上面說的那些都是這些自我揭露能夠帶來的益處。但我們也要小心,不要讓這些揭露淪為「受害者的比賽」。
我們可能會誘發去把自己放進一個受害者的位置思考,確實,我們能夠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是被哪些過去的傷痕所驅動是一件正面的事情。但如果這會讓我們將自己限縮為一個「受害者」,那這就變成一個負面的事情。
我會認為以受害者自居的思維某種程度限制了我們的「自主性」。
這不是在說我們就不是受害者,我們的傷痕是真切存在的,而且這也不是我們的錯。
然而我不想要被這個傷痕定義,不想要被這個傷痕限制了我未來能夠成就的事情,所以我想要在了解自己的過去的同時,也要把握住我有創造我自己未來的可能性。在悲憫、安撫完自己的傷口之後,也要給自己繼續往前邁進的力量。
同時,我們應該要小心對待這些童年創傷的經驗的最後一個原因是,這些傷痕並不能正當化所有我們成年以後對其他人造成的傷害。
馬修對於他人生中辜負的那些情人們表達最深的謝意與歉意,因為雖然我們的不幸遭遇也許可以讓其他人比較理解為什麼我們後來做出這些傷害別人的事情,但並不代表我們就有權利這麼做。
我們是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而且永遠有能力改變自己的下一個行動的自主個體。
▋現實是一種後天獲得的品味
馬修在回憶錄裡面不只一次講到這句話”:Reality is an acquired taste.” 字面上可以翻譯為「現實是一種後天獲得的品味」。我在書裡面第一次聽到這句話的時候完全聽不懂是什麼意思,但細細品味之後覺得真的很有趣。
acquired taste就是指「後來才獲得的喜好」,什麼意思呢?通常喜好指的是你喜歡什麼東西,他可能是你第一次遭遇到就很喜歡的。
比如說你從第一次吃剉冰就發現自己很喜歡吃芒果剉冰,你不是因為某件事發生所以從那天起突然喜歡吃芒果剉冰;但其實也有一些東西可能是一開始並不喜歡,但隨著時間累積你漸漸喜歡上的。
用食物來比喻的話,我小時候超討厭芋頭的,有一次和我爸去吃一家小吃店,他好像點了一個蒸芋頭排骨,我那時候就說,我覺得芋頭不好吃,爛爛的很噁心。我爸那時候回我說,我小時候也沒有很喜歡。
有趣的是,我上個月去吃了一家火鍋,突然鬼使神差覺得裡面的芋頭看起來好像不太一樣,值得一試,不出所料,吃了之後,驚為天人的好吃。所以我想除了現實(reality),芋頭也算是一種「acquired taste」。
回到馬修派瑞引用的這句話,為什麼現實是一種acquired taste後天獲得的喜好呢?
這裡說的現實,敘述的是一個比較負面的部分,有點像是社會的現實、人心的現實的那個「現實」的概念。
從馬修派瑞的角度大概就是他的生活中的各種痛苦折磨,從童年的創傷一直到成年後的各種物質成癮。這個歷程充滿痛苦,但馬修隨著年紀增長以及經驗累積,他漸漸可以用不同的角度欣賞現實的這些波瀾,漸漸發展更正面的態度去檢視昨天、迎向明天。
馬克吐溫:「喜劇就是悲劇加上時間。」
如果看到這裡的你也正在面臨生活中的嚴酷考驗,希望馬修說的Reality is an acquired taste 能夠給你些許心靈上的寬慰。
▋誰人不relapse
對我來說如果要從馬修派瑞的故事裡擷取一個最大的收穫,那就是我們都會有 relapse 的一刻,也就是所謂的復發。
我們都難免會重複犯錯,重複在同一件事情上跌倒,但最重要的是我們能不能夠回歸。
馬修穿梭在酒癮、煙癮、毒癮之間,這些癮頭在他的生活中像是開關一樣反覆切換;而同樣的,馬男波傑克在他的故事線裡面,除了相同的物質成癮、相同的進出勒戒中心,他也好幾次在觀眾感覺到,波傑克好像要變好了、他好像要開始學會為自己的人生負責了的時候,卻又再次墜落深淵,故態復萌回去酗酒、吸毒、回去傷害那些願意給他機會原諒他的親密好友們。
變好之後又再惡化、又再變好,感覺我們每個人何嘗沒有經歷過這樣的循環呢?
在我剛開始接觸健身的時候,我充滿動力,我感覺這是一個可以讓我變成更好的人的一條路,我感覺一切勢在必行。
但是在我持續了一個月發現自己看不到任何訓練痕跡的時候,我放棄了,開始寬容自己,偶爾休息一次也沒關係,然後就漸漸的越來越不上健身房了,隨之而來的是好幾個禮拜完全缺席。
後來的某一天,我被我的健身教練的一句話打動,他說,復發期就是我們可能會從任何一個階段中斷,並且走倒退路回去。
「認知到有復發期是很重要的,我也有復發期,曾經有好一段時間沒有好好肌力訓練」
「復發期的時候都帶點罪惡感,尤其我就是個教練……我該是個榜樣,對吧?但說到底,我也沒有真的覺得很不諒解自己,我清楚知道這是『暫時』的。」
這是什麼意思呢?
我想《暫時的意思是,我們並不會擔憂自己能不能回歸,我們知道我們會回歸,因為我們知道我們追求的是什麼。
以健身來說,我的心裡清楚他對我的人生有著無法取代的重要性,而且我已經經過縝密的思考,決定了有運動、有重量訓練的生活是我的下半輩子所要嚮往的,是我的心之所向。
所以我不會擔心自己會不會繼續健身,從來就沒有不繼續的選項。我選擇暫時停下來,但我也選擇在暫時的中斷之後回到我的位置。
在健身的路上是如此,在閱讀的路上是如此,在邁向卓越人生的路上也是如此。
我們對自己永遠抱有信心,復發期,是一個暫時的狀態,而我們待之以內心的平靜,因為我們終將會回歸。
▋後記:初次使用 Audible 有聲書心得分享
鬼轉一下,想藉著這個機會分享一下有聲書的聆聽心得。
之前就一直對有聲書很有興趣,所以我在前一次黑色星期五的時候買了Audible的優惠方案。
Audible 是 Amazon旗下的有聲書品牌,平常的價格應該是每個月15美元,然後可以每個月收到1個credit,意思是每個月可以免費兌換一本書,而且永久擁有,就算未來停止訂閱了還是可以繼續收聽。
除了你用每月credit換的書之外,還可以無限收聽在 Audible Plus Catalog 裡面的所有作品。當然因為是美國的平台,所以絕大部分的作品都是英文,對於英聽有信心,或是想要藉機練習英文聽力的人是非常適合的服務。
第一,聽書和讀書各自適合不同的情境
我自己是會同時交替閱讀三到四本書的習慣,因為根據當下心情、專注程度,我可能會想讀不同類型的書,而有聲書的好處就是他可以讓我在通勤或做家事這種眼睛要忙其他事情的時間也可以一邊聽書。
當我的三本書的輪值裡面有一本有聲書的時候,我就增加了可以消化他們的時間總長。通勤的時候聽有聲書,可以坐下來閱讀的時間再看其他紙本或電子書。這麼做讓我手上的書的翻轉率變得更高更有效率。
第二,書的類型很重要
我這次會嘗試聽馬修派瑞的這本書,就是因為閱讀前哨站的站長瓦基曾經分享,聽名人用自己的聲音讀自己的回憶錄是一個很棒的體驗,所以才決定嘗試今天的這本書。
當然除了回憶錄與傳記,Audible上面有很多類型,文學、犯罪推理、科普、商業、自我成長、醫療健康,我之後還會繼續嘗試不同的類型。
不過話說回來,坦白說馬修派瑞的這本回憶錄有一些小小可惜的地方,因為他的時間序並不是線性的,故事不斷穿插來回在過去的馬修以及現在他正在送醫急救的當下,所以我感覺不那麼適合用聽的,有時候會需要花一點精神來搞清楚他到底現在在講的是哪個時間。
此外有一些藥物、醫學用語,我用聽的也是聽不太出來是什麼藥物,這一點如果是用閱讀的方式應該就會比較好一些。大家可以自行體驗不同類型的書聽起來哪一種更適合自己。
第三,可以讀到台灣還沒有翻譯本的作品
這也是另一個原因我選擇這本書,當時適逢馬修派瑞的新聞出來,我對這本書很有興趣,但發現沒有中文翻譯。使用Audible就可以在還等不到中譯本的時候,第一時間收聽到國外的作品。
而且,有時候即便是已經有中文翻譯的作品,我們可能還是會想看看原文版,大家有沒有曾經讀書的時候有一種感覺,就是你怎麼讀就是讀不進去這個作者的句子在寫什麼,反覆讀同一句卻還是看不懂他想表達什麼意思。
如果這是一本翻譯書,這種情況要不是作者本身就是故意用很艱澀的語言去寫這本書,否則就很有可能是出在翻譯的問題,如果這種時候去找原文書來看或聽,可能會讓你豁然開朗,不會錯過一本好書。
以上是我使用Audible的心得分享,希望可以給還沒有體驗過英文有聲書的你參考。
如果你有什麼推薦的有聲書,也歡迎留言分享給我~